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善信”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明朝
释慧观
慧观
别号息庵
胡忠简公铨之后也。
依青原虚白镜公为沙弥
青原深山中乡
先生陈宗舜
时来寓静。
师事之甚谨。
日暮受教。
繇是博通文学
既长。
剃落游方。
从名德启发。
沛然有所悟入。
拄杖之迹。
几遍寰中。
居蜀最久。
蜀献王供养之。
尝曰。
此真道人也。
府寮多老成名士。
皆下礼于师。
正统改元
初至北京
尊信者合力。
建一刹于城之东北隅
居之。
参谒问道者
履满户外。
一日杨东里
造其室见函香施供相继踵。
因戏之之云。
如日中一食。
树下一宿何。
师徐曰。
学人假是致其诚。
吾不可却。
公何异焉。
及入视之。
萧然无长物
忠简公
杨忠襄
杨文节
胡刚简四公。
遗像在焉。
东里又云。
不犹滞于相乎。
师曰。
之数公。
名德相高。
皆山川之毓灵。
国家之元气。
且胡杨世好。
是四纸。
吾先人所宝。
吾敢忽诸。
东里叹曰。
师好贤重德如此。
岂寻尝离伦绝类。
自诡欺世。
以为高者之伦哉。
未几坐脱去。
善信塔而祀之以屋。
有语录一帙。
东里为书其首行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梅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后数十百年,有道者,戒行精严,雅志洁修,见斯崇台高阁,廊庑环列,苍柏垂阴,嚣尘不至,信禅悦之清凉,游栖之福地,而饘粥无资,住僧谢去。
独发愿,欲振颓纲,卒感善信,檀施不绝。
清康熙二十二年地震,楼殿损坏,甚忧之。
因谋于众,为修复计,会参宪陈公捐俸为助。
而前后殿堂,扶危奠倾,正其柱础,禅室厨库,次第绸缪,俱臻巩固。
释法瑄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法瑄字玄彻
幼栖燕山,托身桑门。
明万历时,南游至当阳,止于玉泉
会无迹重修殿阁,及十方堂成,将弘讲席,造就新徒,欲得大藏,以饟学者。
来自都门,谙识旧事,使慈航偕之赴京。
仆仆风尘,舟船南北,终遂所请,并载而归。
玉泉之右,林谷幽秀,有峰名紫紫,流水环绕,其下乡贡袁君中道,别治一庵,读书其中。
丙辰岁,袁君捷南宫,成进士,以庵付而去。
逾年,复谋于袁君曰:“凡兰若,当具三宝者也。
今佛相修矣,法典备矣,独往来游侣尚无一粥饭,为栖息之地,可奈何?
”袁君闻而善之,为文徵诸善信,卒置田百有馀亩,以赡行者。
勤于护法,严于律身,凡所综营,利财不苟,人多敬服。
主紫紫庵十馀年,谆谆以念佛为第一义。
后无疾诵合掌而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无念元末明初 1326 — 1406
无念学公。
德安陈氏子。
九岁出家。
无极和尚为师。
东游姑苏
万峰蔚禅师
一喝下领旨。
万峰出法衣。
说偈送之。
宝林寺
道声蔼著。
远近翕然宗之。
宝林当四会之冲。
天兵征陈友谅
寺燬缁流尽散。
唯学一人守之。
荒墟蔓棘。
吊影数年。
暨我圣祖。
削平僭伪。
奄有四海。
偃革崇文。
聿兴吾教。
学有复创之志焉。
于是。
善信云集。
向化风从。
不三四年。
宝林金碧掩映。
如化乐天宫矣。
洪武十五年
孝慈皇后
陟天楚藩。
建大会。
集千僧于洪山
学在焉。
王见而异之。
留邸馆。
九峰寺居之。
学具福德相。
行慈悲行。
人见之意消。
故有不言而化者。
是能倡大缘举大刹。
皆一呼而应。
成之之易。
如掇之也。
道者
荐于朝。
圣祖召见便殿命坐。
应对称上意。
礼遇隆渥。
欲留主京刹。
固辞弗受。
厚赐。
中官送还。
二十九年
再遣中官
奉御制怀僧诗文一轴。
松花实各一器至山。
谕慰弥至。
敕曰。
前者僧无念
戒行精于皎月。
定慧稳若巍山。
暂来一见。
去此尝怀。
怀之不已。
遣人就见。
特以松实供之。
兼以诗劳之(云云)。
又赐僧无念九岁出家诗。
学皆如韵。
和之以上。
上览之大悦。
自是深信吾道。
颇亦省刑宽法矣。
永乐四年示寂。
阅世八十有一。
塔全身于九峰狮子岩之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